top of page

【明報】|「保護網」效果銳減 最低工資機制亟需完善

周小松|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早一陣子有一名基層工友向我訴苦,他打趣說道:「香港百物騰貴,劏房租金、巴士地鐵車費、茶餐廳碟頭飯等每樣年年加價,但是唯獨一樣卻不會加,那就是最低工資。」的確,最低工資水平連續4年冰封於時薪37.5元水平,不少領取最低工資的基層保安和清潔員連帶遭到凍薪,日常生活只能盡量「慳得一蚊得一蚊」。即使近日有消息傳出,最低工資委員會已達成共識,明年有望將最低工資上調至40元,但加幅也只能說是僅追回通脹。


兩年一檢 落後通脹


如果按最低工資「兩年一檢」慣例,再下一次調整的實施年份已去到2025年,其間工友購買力還是會被通脹不斷蠶食。而由於機制上的根本缺陷,最低工資終歸未能好好發揮「保護網」作用。


本來合理的最低工資水平,就應該讓工友能夠養活自己及一名家人,即使以時薪40元、每日工作8小時、每月上班26天計算,其實工友月薪都只有8320 元,甚至比綜援計劃兩人家庭能夠領取的9658元(包括標準金額、租金、水費及排污費津貼)為低。基層工友每日辛勞打拼,必須能獲取相應的勞動回報及尊嚴,所以勞聯一直要求最低工資應上調至46元,即至少高於綜援水平。然而,假若最低工資委員會如傳聞所言,已就新水平達成共識,或許較難再有調整空間,惟起碼現階段我們就應該全面檢討最低工資機制,特別是社會大眾爭取多年的「一年一檢」。


從法理角度而言,《最低工資條例》只規定最低工資委員會至少每兩年,就法定最低工資向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提交報告及建議一次。換言之,即使實施「一年一檢」都不會與法定要求有所牴觸。


從情理角度來看,現時慣例是每兩年檢討最低工資水平一次,而每次上調總會有部分商界人士表示憂慮,認為一下子補加兩年薪金升幅,會導致經營成本增加而面對困難。如果最低工資能夠「一年一檢」,每年按實際社經情况調整「一元幾毫」,不僅能讓工友獲得更及時的保障,商界也更容易接受,並且做好經營上的財務預算。


事實上,世界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最低工資制度都採用「一年一檢」模式,例如英國、澳洲、法國、南韓及日本等地,這些國家每次檢討最低工資時,需要經公眾諮詢、收集及分析各省市城鎮的龐大數據等程序,整體難度及規模相信比香港大得多,但仍然能夠於一年內完成。


香港最低工資未來要實施「一年一檢」,恐怕難以避免要壓縮檢討流程,整個程序都要緊湊一點,最低工資委員會會議可能會更密集,公眾諮詢、調查統計及分析工作要同步展開,甚至或可考慮精簡部分納入考慮的指標。另外,每年當最低工資委員會就調整水平達成共識後,其實就要接着展開下一次檢討程序,擬訂好未來一年的工作時間表。當然,執行上或比以往需要更多人手及資源,惟畢竟都是技術性的問題,相信不難克服。


補好保護網 主動權在政府


法定最低工資已實施超過11個年頭,多年來勞工及社福界聲嘶力竭,不斷爭取合理的調整水平,要求落實「一年一檢」,以及要求完善最低工資制度,為最基層工友修補好這張「保護網」,但主動權始終掌握在政府手中。


回望當初最低工資生效之初,全港有約18 萬僱員(佔整體勞工6.4%)受惠,其後受惠人數比例不斷下跌,去到2019年,全港也僅有0.7%僱員領取最低工資。數字正反映最低工資實際上已經低無可低,僱主用最低工資水平亦難以招聘到人手。當最低工資保障效果不斷下降,未能保障最基層勞工有合理收入,機制缺陷擺在眼前,社會怎能袖手旁觀?


 

原文刊於:香港《明報》

刊登日期:2022-11-01

相關文章

【星島日報】|塌樹悲劇再三發生 人手不足恐成禍患

周小松|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樹木與人一樣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假若樹木健康出問題、老化、結構不穩或受病蟲入侵,情況嚴重的話隨時有倒塌風險,故此日常樹木護養工作尤其重要。近期香港接二連三發生嚴重塌樹事故,今年截至十月三十一日,全港發生二百零四宗樹木斷枝及塌樹事故,共...

【明報】|尊重機制 是穩定公務員隊伍的基石

周小松|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早前交出全體公務員加薪2.5% 建議,加幅與薪酬趨勢淨指標存在極大落差,而公務員事務局長更聲稱「沒有一條公式計算薪酬調整的建議,劃一加薪2.5% 並非數學計算」,令不少人憂慮行之有效的公務員薪酬檢討機制已「名存實亡」。...

【明報】|未來特首 必須事不避難

周小松|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第五波疫情下,社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筆者辦事處及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均收到大量失業或停工的求助個案,既要防疫抗疫,也面臨暫時失業帶來的經濟困難,生活苦上加苦。扶貧滅貧、改善基層勞工待遇,相信是未來特首必須處理的「一座大山」,筆者期望未...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