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輸入外勞兩無利 精準拿揑忌短視
- honchausiuchung
- 2月19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周小松|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1990年代初香港曾大量輸入外勞,而當時飲食業的外勞大多負責「下三門」工作,也是廚師資歷的必經階段。雖然大量輸入外勞的情况很快就因為失業率飈升而被煞停,但亦因技術斷層而出現人才晉升難題。
根據勞聯過去接觸的個案,飲食業前線員工面對的問題,則是管理制度不良、員工需於假日上班、晉升機會有限、行業形象不佳等。有一些連鎖餐飲集團的老闆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也坦言「現時僅僅出份人工是不足夠」,他們要給予機會員工培訓、工作意義、假期及支援關顧等。
後疫症時代正好是一個契機,讓我們追求更全面的勞工權益,包括令員工透過工作得到滿足感和發揮的空間。對新一代而言,這些價值相當重要。
故此,無論是業界還是政府,都應該摒棄短視的眼光,並從行業生態及以科技轉型的角度入手,讓香港經濟能夠可持續地發展。
原文刊於:香港《明報》
刊登日期:2023-04-2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