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精準投放醫療資源
- honchausiuchung
- 6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周小松 |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政府早前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而公立醫院公眾服務新收費將於明年元旦起正式生效。雖然當局一直強調改革並非單純「加價」,而是優化醫療體制,減少醫療資源誤用,但相信一般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急症室、專科門診、住院服務收費及藥費樣樣加。即使收費設有封頂機制,若非涉及重症大病,一般情況下其實難以去到封頂位,實際上大眾都要多付了錢,難免都會有些不滿。
不過,我都明白,現時公營醫療系統的97%成本由政府承擔,醫療衛生經常開支已經超過1,000億元。隨着人口持續老化、醫療藥物器械成本上升等,相信這種運作模式難以持續維持。改革有其必要性,以將醫療資源精準投放,同時改變市民就醫習慣,減少資源浪費。
公營醫療新收費方案公布後,我收到不少基層工友反映,如果自己或子女晚上不適需求診,由於社區夜診選擇不多,加上因沒買保險而不會選擇到私家醫院求診,到最後還是選擇去公立醫院急症室。因此,我希望政府在每區增加夜間診所及名額,讓大家有較相宜的就醫選擇。首階段或可先加強長假期夜診服務,回應部分需求,並將急症室服務留給更有需要的病人。
另一方面,現時公私營醫療失衡問題嚴重。公營與私營體系醫生人手各佔約一半,但公營醫療系統要提供全港九成的住院服務,未來需要將部分服務需求導向到私營醫療系統。我認為,政府應該鼓勵更多人參與自願醫保計劃,甚至考慮進一步提升扣稅額以增加購保誘因。同時盡快立法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方便病人可以就不同醫療機構的收費作出比較。
【周昇詞】專欄
原文刊於:香港《香港仔》
刊登日期:2025-06-13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