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松 |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政府在上月15日推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當中根據不同的暑熱指數,設置黃、紅、黑三級「工作暑熱警告」。指引也將戶外露天工作劃分為輕、中等、重、極重勞動級別,相關工友在不同的暑熱警告下有相應的休息時間,甚至暫停工作。筆者認為指引的推出是個好開始,能更好地保障工友。
指引推出至今半個多月,相信勞資雙方仍在適應實施。不過,筆者認為指引仍然有改善空間。例如暑熱指數未必能準確反映部分工作環境的熱壓力實況,地盤、停機坪、不設冷氣或使用明火的中式廚房等,場所實際的熱壓力或比政府發出的暑熱警告更為嚴重,工友卻得不足夠的休息。建議指引也可參考氣溫高低並與天文台近日新增的「極端酷熱」特別天氣提示掛鈎。當天文台發出提示,勞工處可隨之直接發出紅色工作暑熱警告。
此外,指引中四個勞動級別的劃分,未能客觀地界定各工種屬於哪個級別,有待優化。而現時各級別所列舉的行業例子是否準確呢?例如送貨工人和搬運工人的工作性質相近,卻分屬中等勞動和重勞動,可休息的時間各異。雖然指引表示行業例子是基於個別職業一般工作情況而定,「僅供參考」,但筆者認為當局可以做得更加細緻,充分諮詢業界意見,準確理解各工種實際的工作情況,仔細界定各勞動級別中的工種。
總括而言,指引能夠出台是進步,體現政府為預防工友工作時中暑所作出的努力。但我亦希望當局在今年暑期結束後,對指引作出檢視,包括僱員中暑情況,以及「極端酷熱」與暑熱指數的關係等。
【周昇詞】專欄
原文刊於:香港《香港仔》
刊登日期:2023-06-02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