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松議員支持「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人才構建多元出路」議案,指香港職業教育發展已經90年,而歷屆政府相繼設立不同機構、投放不少資源以推動職業教育,但成效不彰。學生和家長始終將職業教育視為升學路上的次要選擇,社會及業界對於職業資歷和技能訓練的認受性仍然不高。
周小松議員認為,如果想扭轉社會根深柢固的「學術為重,技能為輕」觀念,以及消除「有工無人返,有人無工返」的人力資源錯配現象,那就要切實推動職業教育、培養人才。具體建議如下:
政府須加強多部門協作,加強協調多個教育機構,以整體、長遠的視野看待職業教育,並為之制定一個由高層統領的發展策略和藍圖;
提高不同行業僱主、專家對職業教育的認受性。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質素保證和訓練成果須得到業界的認同。政府、教育機構應虛心聆聽業界、僱主的意見,提高課程的認受性,讓接受職業教育的年青人可獲得好的就業機會和事業發展前景;
全面做好學生的生涯規劃工作。政府在年青人的中學階段就應該向他們進行職業導向教育,可動員大型企業及行業工會走進校園,讓年青人及早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情況和職業前景,讓學生和家長都更願意接受職業教育、技能訓練這條出路和成才路徑。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
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上午9時|會議開始
周小松議員:
主席,我支持林振昇議員提出關於“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人才構建多元出路”的議案,以及多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
香港的職業教育制度,可以追溯至1930年代設立的第一所技術訓練學校,可謂歷史悠久。其後,職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製衣業訓練局、僱員再培訓局等機構相繼成立,歷屆政府都投入不少資源於其中。
然而,政府投入大量資源,似乎並未為香港社會帶來合理回報,尤其是最近10多年,由於職業教育政策的偏差,導致人力資源出現嚴重錯配。正如易志明議員剛才發言時指出,包括交通運輸在內的多個行業出現斷層,缺乏年輕人入行;與此同時,副學士課程卻令成千上萬學生和家長趨之若鶩,“高不成,低不就”成為這一代青年人擇業的痛點。這正是政府長期以來“重學術、輕技能”的教育政策導致的惡果。
資歷架構自2008年推行至今,已歷經14年,但似乎未能發揮應有作用。資歷架構的推行,並未令社會、業界、青年人更加重視職業技能訓練,職業資歷和技能訓練在業界的認受性仍然十分低。
主席,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和培養人才,需要多部門協作。目前,多個教育機構缺乏協調,政出多門,欠缺整體和長遠的視野,亦沒有由高層統領的發展策略和藍圖,以致香港長期出現“有工冇人返,有人冇工返”的人力資源嚴重錯配現象。
主席,我十分認同林振昇議員在議案中建議“提高應用學習科目的認受性”,以及陳仲尼議員在修正案中提出“推動更多僱主和業界夥伴全面參與職專教育的推行”,以提高職專教育的認受性。因此,我認為,推動教育及訓練機構建立並高效運作不同行業的僱主網絡和行業專家網絡,至為關鍵。我所說的“高效運作”,是指僱主代表及行業專家須用心投入,政府和教育機構亦應虛心聆聽,不應將相關網絡視為擺設。要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最重要的一環是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質素保證和訓練成果須得到用家認同,即業界僱主的認同。唯有如此,接受職業教育的青年人方可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和事業發展前景。
此外,推動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全面做好中學生職涯規劃的工作,在中學階段便應該進行職業導向教育。政府可動員大型企業及行業工會走進校園,讓青年人及早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情況和職業前景,令學生和家長更為接受職業教育及技能訓練這條出路和成材路徑。
主席,當解決了職業教育的業界認受性問題,亦做好中學生合理的職涯規劃之後,政府可再透過宣傳來推廣職業專才教育,以及推動改善行業工人待遇和工作環境。屆時,解決人力資源錯配,讓青年人人盡其才、學盡其用,並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向上流動,這個願景,當可水到渠成。
主席,我謹此陳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