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松 |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政府日前公布「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擴大輸入外勞。其中建議在航空業輸入最多6,300名勞工,涉及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等十個與機場運作相關的前線非管理級工種。我對於政府繞過勞顧會,「另起爐灶」輸入外勞的做法感到無奈和遺憾。期望當局承諾輸入外勞只是短期且有時限的措施,同時促請政府正視機場「缺人」癥結,努力作出改善以吸引更多本地工人入行。
機場前線員工一直面對交通不便、通勤時間長、交通費昂貴等問題,而專營巴士的機場線亦即將加價,日後工友每月來往機場的交通費或普遍達到1,500至2,000元。當現職機場員工都可能因難以負擔高昂的交通費而離職,遑論吸引新人入行。雖然政府表示實施輸入勞工計劃後,機管局將運用由僱主和局方付出的款項(僱主按每名輸入勞工向局方每月繳交400元,而局方每年撥出與僱主繳款總額相若的款項),資助本地前線機場員工的交通費。然而,上述安排並非定額資助或明確折扣,相信猶如杯水車薪。我建議當局協調公共交通營辦商,直接向機場員工提供折扣優惠,甚至可參考現時2元乘車優惠,為工友提供限量優惠車程。
底薪偏低也是窒礙市民投身機場員工行列的另一主因,例如行李搬運員的底薪約為1.3萬至1.5萬元。這導致機場工友只好依靠加班,以長時間工作來換取足夠養家餬口的收入。如此薪酬上的結構性問題,又削弱了機場行業職位的吸引力。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使機場員工的薪酬待遇有實質改善,以助提升市民入行意慾。
【周昇詞】專欄
原文刊於:香港《香港仔》
刊登日期:2023-06-1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