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勞聯對 2025 年施政報告建議〉新聞發布會

  • honchausiuchung
  • 7月22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及港九勞工社團聯會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上周五(18日)出席施政報告諮詢會,向行政長官提交《勞聯就2025年施政報告建議書》(詳見附件),涵蓋人力政策、勞工權益、支援弱勢、交通等多項範疇,提出合共42項具體政策倡議。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下稱:勞聯)今日(22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及闡述各項重點政策倡議細節及內容。


立法保障平台工作者 涵蓋外賣員及網約車司機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表示,鑑於政府正研究及預計今年內將提出進一步改善平台工作者權益的方案,他建議參考新加坡近年訂立《平台工人法案》(Platform Workers Act)的模式,立法為平台工作者提供法定工傷及退休保障,以及與平台協商渠道。他認為,本港可立法為平台工作者設立在僱員和自僱以外的第三種身份,涵蓋平台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常見平台工作,並規定平台公司須為旗下平台工作者繳納強積金供款、購買與僱員勞工保險保障一致的特定工傷保險,同時建立由勞資官三方組成的協商平台,就各種勞資問題、工作者權益及法例規管等事宜進行商討。


破欠基金保障擴展至強積金僱主供款 


林振昇又指,近期跟進部分企業結業倒閉個案,都有拖欠僱員強積金供款的情況,由於目前「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破欠基金」)未有涵蓋強積金的僱主供款部分,過去不少工友最終都無法成功追討款項,白白蒙受損失。他認為現時「破欠基金」尚有70多億結餘,財政狀況相當穩健,而且按上年度的數據統計,被拖欠而未能追回的強積金供款,連同僱主和僱員供款部分合計僅1,000萬元。因此,他建議將「破欠基金」的保障擴展至強積金的僱主供款部分,並預計不會為基金帶來重大負擔。


延續或恆常化「工傷復康先導計劃」


林振昇亦關注「工傷復康先導計劃」試行至今年9月,他認為先導計劃讓參與者能以公立醫院服務的收費,到私家門診復康治療的做法可取,而據政府早前統計,參加先導計劃的建造業工友康復率較未有參與計劃的約高出1成多,並且康復時間更短約3成多,證明計劃有一定成效。他建議政府考慮延續或將「工傷復康先導計劃」恆常化,以及將製造業和零售業等工傷個案較多的行業納入到計劃內。


調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暫停輸入部分外勞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已批出超過67,350個輸入外勞名額,其中飲食業已批出至少2.8萬名外勞。他補充指,不少基層工友向工會反映,在擴大輸入外勞後遇到工時減少和工資受壓,甚至懷疑被外勞取代而遭解僱,相關情況在餐飲業似乎相對嚴重。他建議政府調整優化計劃,恢復執行26個職位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以及推出一系列措施防止濫用,包括設立輸入外勞暫緩機制,並以失業率、空缺率和薪金中位數等數據作為基礎,若數據持續變差,應立即暫停該行業或工種的輸入外勞申請;更改輸入外勞的人手比例規定,須按相同職務的本地僱員人數計算;輸入外勞的僱主須定期申報本地僱員人數變化,以便勞工處巡查和監察;除行政處分外,設立罰款機制處理惡意違規者,以及公布違規者黑名單讓公眾查閱;以及,檢視和優化「常見職位每月工資中位數」的統計方法,確保薪金水平與更貼近市價。


立法強制呈報高風險小型工程


周小松又指,近年本地致命工業意外個案有所回落,相信歸功於政府早前修改職安健相關法例提升罰則,以及加強執法巡查和推廣職安健工作,令市民和業界的職安健意識有所提升。不過,他認為目前高風險小型工程監管仍有不足,由於《建築地盤(安全)規例》豁免無須承建商就工期少於6星期及僱用不多於10人的小型工程向勞工處申報,即使政府與物管業界建立吊棚工程自願申報制度,但由於涵蓋範圍仍有局限,處方未必能掌握所有高風險小型工程的情況,並及時進行針對性巡查。他強調,勞工處在2021年曾提出相關修例建議,但現時仍未有明顯立法進度,建議當局加快修例工作,提高工地安全水平。


訂立5天法定有薪照顧者假期


另外,周小松期望加強保障照顧者,不少照顧者須兼顧工作和看顧子女或年長父母的責任,而本地職場的家庭友善及彈性工作安排措施並不普遍。他建議政府設立5天法定有薪照顧者假期,讓身兼照顧者的僱員可平衡家庭和工作責任。他補充指澳洲自2010年起,規定僱主每年要為全職僱員提供10天有薪照顧者假期,即使兼職僱員也可以依工時按比例發放,做法值得香港參考。


加強就業服務和再培訓 持續進修基金增至3萬元


勞聯副主席譚志聰指出,最新失業率為3.5%及約有13萬多人失業。他留意到不少基層工友因求職渠道有限,主要依賴親友介紹,加上市場環境轉差,容易面對求職困難的問題。他建議當局加強就業配對服務,包括優化邀請申請輸入外勞的企業機構參與勞工處合辦的招聘會,解決就業錯配的問題;另外,常見的失業原因是僱員的技能或知識未符市場所需,他建議政府分析勞工處及其他招聘求職平台的職位空缺,以及輸入外勞申請個案,針對人力需求較大的工種和行業,針對性增加再培訓課程鼓勵失業人士報讀,並提供就業轉介服務。同時,他建議將持續進修基金資助提升至3萬,鼓勵市民進修和培訓,以及考慮設立機制,只要市民修讀例如與「八大中心」相關的特定課程,即可享較低的共付比例,鼓勵更多人報讀。



有序推廣金屬棚架 加強推動「一專多能」


譚志聰又稱,留意到政府正推廣金屬棚架,並規定新建樓宇工程合約須至於一半採用金屬棚架。他認為金屬棚架屬大勢所趨,但建議政府按步就班推廣,並加強培訓金屬棚架技術人員以應付需求,特別是協助竹棚工多考取金屬棚架工資格。他期望當局加強推廣「一專多能」課程,並加大資助讓業界免費報讀及可獲額外津貼。


增加侍產假至不少於7天 法定產假增至18星期


勞聯副主席譚金蓮表示,期望政府提升僱員生育福利。目前的法定5天侍產假已有6年未有調整,保障不僅較內地主要城市,例如北京、深圳市等的15天陪產假為少;鄰近地區包括南韓和新加坡,近年都分別將侍產假大幅增加至20天及4星期。因此,她認為政府應檢討和增加侍產期至不少於7天,作為鼓勵生育組合拳的一部分。另外,她建議將法定有薪產假增至18星期,而新增的4星期產假薪金支出,繼續由「發還產假薪酬計劃」提供津貼,為僱主減輕財政負擔。


研究立法禁止年齡歧視 保障職場平等待遇


譚金蓮又指,過去不少基層長者反映,在求職或工作時遇到年齡歧視,而平等機會委員會早在2021年的調查顯示,半數受訪者認為年齡歧視在香港屬於非常或頗普遍,似乎1反映問題值得關注。綜觀其他鄰近國家如南韓、新加坡和英國都有立法禁止職場年齡歧視,她建議政府可參考海外地區的做法,立法禁止基於年齡因素在招聘、薪酬待遇、培訓、晉升及解僱等方面作出歧視行為。


落實為低收入者代供強積金 擴大「長者大門開關訊息系統」試驗範圍


勞聯副主席陳萬聯應表示,建議加強對弱勢社群的支持。首先,上屆政府承擔推行為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的安排,至今仍未有落實方案。他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完成相關審視工作,並落實兼顧公共財政及保障低收入工友的代供安排。另外,房屋署自今年4月起,在兩個屋邨試行「物聯網長者住戶大門開關訊息系統」,他建議政府將試行計劃擴大至更多屋邨,並研究將關愛隊和物管公司列為預設聯絡人之一。


增加「幼兒中心家長津貼」至每月1,500元


陳萬聯應指,政府近年雖然積極增設獨立幼兒中心,但仍未做到「一區一中心」,他期望當局善用優化後的「購置處所以提供福利服務」計劃,積極購置物業增設幼兒中心,並透過「騰籠換鳥」方式提升購置的成功機會。此外,他建議政府提升「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由現時1,000元,增加至每月1,500元,進一步減輕照顧幼兒家庭的負擔。


下調商用車隧道費 增加商用車泊位


勞聯副主席儲漢松表示, 收到不少輕型貨車司機反映,三條過海隧道實施「分時段收費」後,使用紅隧和東隧支出大增,亦擔憂政府在檢視各政府隧道及主幹道的收費後,會迎來另一波加價潮,加重經營壓力。他建議政府重新審視並下調貨車和小巴的過海隧道費用,以及維持運輸業界常用的大老山隧道和八號幹線(九龍段)的商用車收費,減輕業界的營運成本。另外,商用車泊位多年來嚴重不足,泊車位數量與車輛數目比率為0.66,而最近當局有意提高違泊罰款至400元,泊位不足難免衍生違泊問題,司機也只能「硬食」。


他建議政府研究將當區使用率低的路旁私家車泊位改為商用車泊位、物色更多可供在夜間停泊的公共屋邨上落客貨處,並善用目前900多幅的空閒政府用地,從中挑選合適土地以增設泊車位。


加快增設公共充電器 研於路旁泊位安裝


儲漢松又指,電動車近來在港越趨普及,2024年全年私家車新登記車輛約4.6萬輛,當中超過7成為電動車。不過,不少市民反映公共充電設施數量不足,各區分布也不平均,未能滿足充電需求。他建議政府加快增設公共快速充電器,積極探討在路旁泊車位、市區火天橋底及智慧燈柱安裝快速充電器的可行性。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謹啟 

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相關文章

勞聯兩位立法會議員回應《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和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內容全面、務實具遠見,勾劃出香港未來發展的完整路向。他們感謝特區政府採納勞聯早前提出的部分建議,包括調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對申請飲食業個別...

 
 
 
勞聯兩位立法會議員就《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投下反對票

立法會於2025年9月10日就《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我和勞聯另一位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投下反對票。我們尊重終審法院的裁決,政府在《香港人權法案》第十四條下有積極義務確立替代框架讓同性伴侶獲法律承認,而政府今次提出《條例草案》亦是體現對法治的堅...

 
 
 
回應引入指定技術工種專才來港安排

政府今日(30日)公布優化「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新增渠道容許引入8項指定技術工種的具專業資格和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合共10,000個名額,每項工種配額以3,000為限。就此,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和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表示,優化措施進一步...

 
 
 

留言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